近日,大理民族音乐纪录片《月亮街》首发亮相,该片以生活实录和部分场景再现的形式,讲述了大理鹤庆民间失明艺人张树先与爱人相识、相知、相守的真实故事。在片中,清脆悦耳、缠绵悠扬的鹤庆田埂调,让人沉醉于动人的旋律和故事情节中。
鹤庆甸北白族田埂调主要流传于大理州鹤庆县辛屯镇、草海镇一带,演唱内容广泛,是一种民族音乐风格鲜明、带有小调色彩的白族民间对口山歌,极具艺术、文学等价值。2017年6月,鹤庆甸北白族田埂调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鹤庆当地,田埂调又叫“创闲调”,“创”是白族话音译,意为“到新鲜的地方逛闲游玩”。
据鹤庆县文化馆馆长田果介绍:“田埂调多即兴唱词,讲究对仗,修辞巧妙。演唱形式一般以对唱为主,一方触景生情唱起一个话题,对方要根据所起的话题,即兴作出应答的唱词。”
鹤庆男女青年之间对唱“创闲调”就是情歌对唱,歌词即兴,就像说话一样,一人一句,有汉有白,也有汉夹白,以七字为多,两句一段。一般根据需要,在对唱时加入“隔路远”“说给你”“给是啰”“笑眯笑眯小心肝”“爱玩不过呢细想”之类的衬词,尾字押韵。民间爱唱调子的人,则被封为“调子客”。
在鹤庆,哪里有人唱田埂调,哪里就是最热闹多情的月亮街。田埂调,是民歌,更是情歌,是白族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正如民族音乐纪录片《月亮街》的宣传词所说的:月亮街不是街,是人们唱情歌的夜晚。如今,每到赶街或各种庙会,仍有一群又一群喜欢唱田埂调的白族群众聚集在一起,在对调子中抒发情感,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把调子唱给最喜欢的人!”来吧,来鹤庆听听这一传唱久远的调子,感受月亮一般美好的情怀。(田埂调介绍出自又凡小说《月亮街》手稿)
记者:段志宇
转载请注明来自“鹤庆融媒”微信公众号。
?点击关注“鹤庆融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