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桥感通茶一芽两叶,叶片厚实多白毫,如白雪春阳,多增山涧雅致,干茶虽观之不如碧螺春精巧,如《滇游日记》中所写:“烘而复爆,不免黝黑”,却茶色霸道,墨绿油亮。
锦溪旁、白云峰下茶园,便是银桥感通茶生长之境。
闲适于一方青绿之间,走入茶林的场景,慢行周围的茶香小径,眼前整齐划一的低矮茶树,墨绿色的老叶与浅绿色的青叶同株而生,而刚抽出来的芽尖有最漂亮的新生嫩绿,搭配洱海浮落的蓝天白云,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茶园背倚苍山山腰,山坡地势平缓不似高黎贡山山峦起伏的清凉山茶园,也不若腾冲清水高山茶区梯田种植的叠层风貌。沿着茶香小径缓缓步行随意闲聊,走近茶园边的“观景台”,眺望眼下苍洱的田园风光,远离尘嚣登高望远,贪婪用力地深吸一口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走一趟茶园风光不仅舒心怡人,更是亲近山野户外的好活动。
续沿山道步行,可与茶农攀谈、体验采茶之趣味,观摩银桥种茶人家的研茶生态,专业的采茶妇两人一行熟稔取下一芽两叶的嫩芽,搜集这些人工采摘的茶箐,再依据团揉技术,经过摊青、浪青、杀青、揉捻、干燥、焙火等作业流程,制作出银桥感通茶。茶箐就如同面粉,面点师凭借手艺将面粉幻化为香气迷人的面点,而制茶师靠着茶箐,透过揉搓制程与配茶手法,创造风味绝佳的好茶。
银桥感通茶因汲鹤阳峰、白云峰涧的山泉,层云流雾所产露珠,与感通寺周围所植相比风味层次更加丰富多变,犹如置身山野四季的变幻。特别是采集于冬茶与隔年春茶之间的时期,气候变化为其添加了独特风味。采用团揉技术制成,不仅保留了茶叶的完整性,还增强了茶汤的圆润和饱满感。
望向这片坐落在晴空日晒、雨天甘露环境下生长的茶园,我好奇问起银桥感通茶种植环境与茶叶风味的关联,有别于其他大叶种的茶区,银桥茶农对我说起叶芽与小绿叶蝉的共生。
身长大约3毫米的小绿叶蝉是茶园常见的昆虫,原本被茶农视为害虫的它,却因为自然法则的关系,凡是被小绿叶蝉青睐后的产区,茶叶产量虽然大幅下降,但在制作成茶叶后,所冲泡出来的茶汤竟然带有天然的蜜香味,这股受到欢迎的独特香味,反而意外让感通茶茶叶的价值升高,小绿叶蝉的命运就此一夕反转。
由于叶芽的幼芽肥厚,茶叶芽嫩部位中的甘性物质较高,特别容易吸引小绿叶蝉啃食,咬得越严重蜜香味越明显,经制茶流程做出来的风味大异其趣。
这一趟实地探访收获满满,初尝一口银桥感通茶,其果香与轻灵之妙无不让人谈及。品茗轻泯,舒沁之感便如竹傍林绕的山涧云雾由舌尖传至肺腑,如清风拂过山岗,解忧解扰。而类似田野间栀子花盛开时的花香也在口齿间慢慢化开,茶味略带淡淡的花果味道,馥郁持续,为品茗者带来极大的愉悦。
在满是茶香的小径里品茗闲聊,坐望“观景台”前的洱海美景,银桥茶园成了独享秘境悠悠的好去处。
来源:金水银桥
编辑:向红玉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
志愿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理论宣讲、应急救援、文明劝导、社区帮助、环境保护、助学支教、法律援助、医疗健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