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延中段,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的白族人口聚居地,素有“白族文化聚宝盆”的美誉。剑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甸南镇合江村象鼻洞旧石器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10—7万年前剑川就有人类生活繁衍。距今5300—2800年的海门口遗址,开启了云贵高原青铜文明的发源地,是云南文明之源。
截至2017年,全县有6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有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古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古城。其中剑川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石钟山石窟、西门街古建筑群、沙溪兴教寺、海门口遗址、景风阁古建筑群以及由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共同申报公布的茶马古道云南剑川段。
今天
一起走进
剑川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云南剑川段
茶马古道云南剑川段属于滇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滇藏茶马古道的主线为大理→洱源→剑川→丽江→石鼓。
沙溪历史悠久,早在2400年前,这里的经济很发达,不仅能冶铸精美的青铜器,还开始冶炼铁器。从沙溪鳌峰山出土的玛瑙珠、绿松石、海贝等东南亚地区产物看,这里已经是对外交流的通道。
茶马古道福寿长村南山脚起点段
茶马古道福寿长村内的古道
茶马古道寺登街南寨门
寺登街东寨门
南诏、大理国时期,以寺登街为中心的沙溪地区,已是滇西北交通要衢。茶马古道云南剑川段始于沙溪镇鳌凤村南山脚,经福寿长村村道后沿平甸公路折至鳌凤古城隍庙后折至鳌凤村后沿村内小道上鳌峰山,从鳌峰山中间穿过到达沙溪中学前道路,沿路至南寨门,过南寨门达寺登街街场,折向北古宗巷结束。
古道全长约4.2千米,是由古道、照壁、桥梁、寺庙、民居组成的一条文化线路。剑川段还涵盖玉津桥、石鳌桥等重要古道遗迹。有古桥(含遗址)4座,古村落1处,古集市1处,古道文物遗存较为丰富。
2013年3月5日与四川省、贵州省以及云南省的其他路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剑川县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