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龙县城出发,沿沘江北行35公里,到达长新乡大达河与沘江交汇处,再沿大达河上行几百米,就到达永镇桥。
永镇桥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重修,1987年复修。历史上,永镇桥是云龙北线进入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云龙与剑川、洱源等县相互往来的一座重要桥梁。
永镇桥全长26米,宽4.8米,高11米,净跨16米,为单孔伸臂式覆瓦木梁风雨桥。桥两端建有牌楼,内有石梯连接桥面,下以木方加榫分三层向河心延伸,木枋埋于桥墩的部分上砌压有大量的鹅卵石,保持砌埋部分干燥洁净,防止木料腐烂。伸臂底层有支点石柱,上铺横梁大木枋,支撑伸臂木,并形成三角形空室,保证木枋砌压部分的干燥。在相距5米的地方,用五根大木梁连接,上辅木板组成桥面,为保持伸臂木的稳定和平衡,采取马鞍架控制,桥上架有七格弧形屋架,顶上有防雨的瓦屋顶,两侧有裙板遮挡;内置木凳,供过往行人歇息和避雨。
南面牌楼挂一横匾,上书“永镇桥”三个锱金大字,落款是“清乾隆六年造,光绪元年重修,一九八七年复修”等几个正楷阴刻小字,北面牌楼匾额书刻“长虹大架”四个苍劲大字。
永镇桥结构合理,建筑奇巧,特别是它的弧度,从远处看,就像彩虹高挂。永镇桥是云龙现存几座伸臂式木梁桥中比较完美的古桥。此桥为研究桥梁历史、科技、艺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02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沘江古桥梁群”的一部分。
因为从云龙到兰坪的省道不再经过永镇桥旁,我询问了几位老乡才找到桥梁。我注目着永镇桥,它在僻静的沘江一侧显得有一些落寞,但桥完美、古朴、秀丽,彰显了云龙风雨桥的建造工艺和科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沘江古桥梁群”注入了鲜活的魅力。
附:《沘江古桥梁群之永镇桥简介》碑
沘江古桥梁群位于云龙县江及其支流,有各种类型的古桥37座,被称为“桥梁博物馆”
有“云龙古桥冠全滇”之誉。永镇桥是沘江古桥梁群之一,位于云发县长新乡长春村,横跨沘江支流大达河。永镇桥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为单孔伸臂式木梁风雨桥,全长26米,宽48米,高11米,冷跨径16米。沘江古桥梁群于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以桥身外延5米为界;南以桥身外延15米为界;西以
桥身外延10米为界;北以桥身外延15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各距保护范围5米。
(图片拍摄于近期,欢迎分享,欢迎转发;更多美好,请继续关注微信公众号“藤青的小屋”)
近期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