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逅镇安 寻金秋不可错过的一口鲜

秋风起,蟹脚肥

菊花开,闻蟹来

又到了蟹黄膏肥之际

玉带河畔的

龙陵县镇安镇大龙蟹养殖基地

蓝天白云下

稻谷泛黄 

花儿绽放

肥美大龙蟹馋死

谈起大龙蟹前世今生,镇安镇村民杨家万如数家珍一般向笔者娓娓道来。镇安大龙蟹的名字是取大连理工大学“大”和龙陵县的“龙”字,是大连理工大学与龙陵的深厚友谊和帮扶之情的最好见证。镇安大龙蟹“稻蟹共生”综合种养始于2020年,是在大连理工大学帮扶下实施的产业项目。每年6月稻田秧苗移栽发苗结束后开始投放,大龙蟹一生要经过5至6次的脱壳。金秋时节正是大龙蟹成熟的时节,成熟的大龙蟹蟹黄膏肥。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蟹。”龙陵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水质资源为大龙蟹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稻蟹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为大龙蟹的栖息和食物获取提供便利,养殖出来的大龙蟹品味上乘,深受市场喜爱,大龙蟹的品质以个体大小和成熟度作为评判标准,品质好的大龙蟹每市斤可达120元。

“大龙蟹和阳澄湖大闸蟹同属于一种品种,都叫中华绒螯蟹。我们这边养殖的方式是稻蟹养殖,投放的饲料主要是农作物饲料和鲜鱼,喂养出来的大闸蟹膏肥蟹黄,味道鲜甜可口。”为啥大龙蟹如此受市场热宠,杨家万专业地介绍道。

据了解,这里养殖的大龙蟹,投放的蟹苗每斤不超40只,每亩50斤左右,大龙蟹亩产值可达25000元至26000元。“稻蟹共生”种养模式下稻谷穗大饱满,亩产达500公斤上下。大龙蟹养殖可实现“一田生两金”,极具发展潜力。


龙陵县融媒体中心:李长明 侯云鹏 徐 静
责编:李智 | 编辑:李双梅
审核:杨波




邮箱:3318747230@qq.com
电话:0875-3039814

●转载本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请注明来源保山市广播电视台,不得篡改、增减内容。
●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微信公众号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如有侵权或错漏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