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假,全国旅游景区的“人从众”模式无一例外又成为了网络热点。
陕西西安的兵马俑景区,大批游客赛跑式冲刺进入,仍免不了发出“兵在哪,马在哪,俑在哪,我的导游在哪”的喟叹;甘肃敦煌景区千人驼队,万人大合唱各种网络热梗层出不穷;全国各大博物馆提前7天预约,仍是放号即秒空,就以上海博物馆热度超高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为例,已经提前一个月开放预约通道、开放夜场仍是一票难求……
火爆的景区加上火热的气温,在这场暑期旅游大戏中,怎一个“热”字了得。
图:摄图网
客观地看,暑期旅游火爆有其必然因素。暑期旅游大军中以大中小学生及家庭为主。这些人群暑期出游是顺应在校学生的假期安排,相较于寒假需要裹着厚重服装出行,以及春节探亲等习俗,大多数家庭更愿意选择暑期出行远游。
另外,随着《国家宝藏》《如果文物会说话》《跟着书本去旅行》等文博栏目的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父母认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教育理念,利用宝贵的假期带孩子身临其境触摸历史、感知文化,增长见闻,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图:摄图网
就拿杭州为例,走一走绿树成荫的苏堤,远眺湖光山色、游船点点,近赏粉荷袅袅,杨柳依依,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便成了具象的感知;“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笔下“一半勾留是此湖”也有了生动的出处。在西湖边净慈寺看见杨万里送别好友林子方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境;在岳王庙里感悟《满江红·怒发冲冠》里岳飞精忠报国的金戈铁马、意气峥嵘……千年以来,西湖的山水长提留下的多少诗情与画意,便活了起来,走出了教科书,呈现在人们眼前。
去体验、去感受,然而事实上,很多父母良好的初衷却被一些“急功近利”的思维裹挟而变了味。诸如一些营销号将孩子的暑假划分成了三六九等,大有暑期没带着孩子出国游,或者国内各种热门景区逛一逛便亏了孩子的意思。
“假期不虚度”,于是各种打卡式旅游、特种兵式旅游的紧凑式游玩助推了暑期旅游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而一些忽视了孩子年龄特点、兴趣所在的“行万里路”便也成了家长们的一厢情愿,网友们纷纷调侃“本想带孩子看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他却只惦记人家冰箱里的冰激凌;本想带孩子体会不一样的人间烟火,他要么躺在酒店看动画片,要么刚出门就找厕所。”陪孩子看世界的初衷没达到,亲子关系倒弄得很紧张。
其实,被成长焦虑裹挟的“功利性”旅游大可不必,让旅游回归旅游本身。假期,无论对家长还是孩子都是一次难得的身心放松的机会,就像有网友说的,“带娃出行和旅游,从来不是为了让他‘记住’和“见世面”,说白了,纯粹是‘我想玩’,想和孩子见我没见过的风土人情,想和孩子享受在陌生的地方无所事事的快乐。”
生命可以有很多形态,世界可以有很多样子,无所事事也是被允许的,无论是奔赴远方的天高海阔,还是亲近家乡的山溪小河,享受假期,享受闲暇,保存自由的自己、滋养内心的体验才是旅游的意义。
你若热爱,加入我们,让我们携手用坚定的观点撞击心灵,激发思考,汲取智慧的光芒,升华认知的境界,共赴思想的盛宴。
投稿邮箱:573612726@qq.com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或感兴趣的话题。
腾融评论员 | 屈晓丽
编辑 | 刘尚娇
责任编辑 | 陆云晓、彭蕾
审核 | 杨然
推荐阅读
通告!最新施工路段和时间段!
“啊秋”,腾冲美成了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