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前后,永胜县城的街天,一大早,从吉庆路口到菜市场里,路边成排摆放满盛放的和含苞的鸡枞菌,成为时下“顶流”,任过往的居民选购。一条条热闹的小街,只有每年鸡枞大量上市的时候才会出现,是县城居民口耳相传的“鸡枞街”,也是县城居民的“心头好”。
县城的鸡枞,不仅来自周边大山,还来自各个乡镇,全部汇集到一起,街上弥漫着泥土与山林相融的菌香味,吸引着人们前往。时间作为鸡枞菌最大的劲敌,伞盖一开,分钟之间,菌香就会散开,风味也随之锐减,因此,未开伞与开伞的鸡枞菌的差别在价格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买鸡枞的人争分夺秒,往往卖菌的人刚放下背篓,来赶集的人们已蜂拥而上将人团团围住。“鸡枞多少钱一斤?”“这个没开的80,开的这个70”“开的65卖不卖?我全部要了”你来我往的议价之间,鸡枞已成交,有时看到心仪的鸡枞菌,稍有犹豫,便被其他围观的人买走。很多居民奔着价格稍廉的开伞鸡枞去,往往一买就是几袋,用炸鸡枞油的方法让离家带不走的季节限定,把一腔乡愁和鲜味牢牢锁进一碗鸡枞油里。
与鸡枞菌摊位紧紧相邻的往往是翠绿的青花椒和鲜红的辣椒,无论是鲜炒或是炸菌油,这两样总是当地人少不了的鸡枞辅料,鸡枞菌的热度连带着这两样的销量都增加了不少,“我是六德的,今天趁着街天我来卖点鸡枞,从60到80不等,每年卖鸡枞的收入能在5000到1万元吧。”六德乡的子建芬告诉记者。“今天是街天,来街上转一下,来买点鸡枞,鸡枞有点多,有点好,价格是62块一斤,拿回去炸鸡枞油。”一位阿姨举着刚买的鸡枞高兴的说。
人们在时常没有胃口的苦夏,以鸡枞的“鲜”调动着味蕾,让舌尖在辣椒和花椒的麻辣触动间得到满足,永胜人爱吃菌,在鸡枞盛产时的一日三餐里,总要吃上一顿。闲时去街上转转,买点鸡枞回家烹饪,多年来成为了作为永胜人味蕾上的一抹依赖,也承载着群山环绕的一方县城,不负时节的情感和文化。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