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永胜丨在这里,找到了属于我们永胜的“阿勒泰”

戳蓝色字“今日永胜”关注我们哟!
因一部《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剧中的草甸、羊群、蓝天等那壮丽的自然风光让人心生向往,仿佛那片遥远的地方就是每个人心中的诗与远方。然而,就在我们身边,永胜也有着一个同样令人陶醉的地方,仿佛就是活脱脱复制版的“阿勒泰”。

位于永胜县顺州镇会文村委会的大黑山,是顺州镇境内最高点,海拔3396米。因海拔高,植被好,加上独特的高寒气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山草甸,当地人称为“底四坪”,因草甸上有四个出口而得名。草甸位于顺州镇会文村委会、秀美村委会和大安乡培元村委会交界处,与鹤庆县、古城区隔江相望,也算是一个“鸡鸣三县”的地方。

草甸四面环山,绿茵茵的草甸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包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绿野仙踪的原始秘境。每当盛夏来临,草甸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次第绽放,黄的、白的、紫的......把草甸装点得如梦似幻,置身其中,让人抛尘忘忧、心旷神怡。此时,鸟儿们也纷纷在草甸上筑巢孵卵、繁衍后代,为草甸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在这片美丽的草甸上,还生活着一群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牧民。草甸中央,几间由牧民搭建的简易“井干式”木屋静静伫立,垒土成墙,垒木为屋,屋顶用木片或石棉瓦覆盖,这就是当地村民放牧生活的一个“家”,古朴而温馨。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羊群、牛儿、猪儿悠闲地漫步于草甸之上,它们或低头吃草,或抬头望向远方,仿佛也在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牧民们白天将牲畜赶到山上去放,等到傍晚再赶回来。它们常年生活在大山里,吃着山上原生态的草,喝着天然的山泉水,自由地在草甸上奔跑,使其成为正宗的“原生态”。

环绕草甸的原始森林是动植物的乐园。林麝、黄喉貂、麂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穿梭其间,为这片森林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这片绿意盎然中,还隐藏着珍稀植物红豆杉,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纯净与神圣。作为云南,野生菌自然不可少。雨季来临,松茸、牛肝菌、一窝羊、青冈菌等美味菌类纷纷破土而出,不仅味道鲜美,更富含营养,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馈赠。在这里,品尝野生菌大餐的同时,还能体验拾菌的乐趣。

草甸的某处,一条潺潺溪流悄然流淌,它清澈见底,水声潺潺,如同大自然的低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条溪流在草甸上轻轻铺展,时而绕过一块块山石,时而轻抚过细软的青草尖,在不经意间悄然穿越过蜿蜒的小径。它蜿蜒曲折,如同一条精致的绸带,在翠绿的草甸上优雅地舞动,最终飘向远方,与天际的淡蓝交织成一幅宁静的画卷。坐在这样的溪边,听水声潺潺,看云卷云舒,心灵仿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与净化,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着那悠悠的流水远去,只留下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行走在草地上,青草的味道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迎面扑来,脚下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仿佛行走在宫崎骏的动画里。沿着草甸蜿蜒的路继续前行,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草甸浮现眼前。站在草甸上极目远眺,起伏连绵,辽阔无边的大草甸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铺满了这里的大地,犹如一幅醉美的画卷、一首隽秀的诗歌。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信号、没有电、更没有WiFi。耳边是自然的交响乐:风声、牛羊叫声、猪儿的哼哼声、牧民的吆喝声,以及远处拾菌者归来的摩托车轰鸣声,共同编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花草随风摇曳,鸟儿清脆歌唱,虫鸣此起彼伏,构成了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

除了自然风光,这里的人文风情同样令人着迷。草甸四周为永胜的纳西族聚居区,约1万人纳西族在此繁衍生息,在解放以前称为永胜“纳西十二村”,如今有二十多个村了,他们一起耕耘着这片美丽的大地,共同谱写永胜民族团结的华丽篇章。

这里的纳西族保留着古老的传统习俗,使得这片土地充满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头戴“姑姿”(汉译为“缠头”)的老人,在村里村民则用纳西语交流,与外地人则用汉语方言交流,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讲永胜方言。这里采用纳西族最传统的火葬方式,大石洞村的天然火葬场见证了这一习俗的传承。来到这里,可以近距离体验边屯文化下不一样纳西文化,体验独特的纳西族风情、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山脚下,会文和睦地和铁厂坪两村周围是一片洋芋地。此时正值洋芋花开时节,紫色与白色的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动人。它们不仅装点了村寨的风景线,也预示着丰收的希望与喜悦。

这里,是永胜的“阿勒泰”,是心灵的栖息地。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善良的纳西人,无需远行便能找到心中的那片净土。来吧!走进大黑山草甸感受那份远离尘嚣的纯净与美好。



通讯员:曹玉庚
编辑:王显勤
二审:王亚梅
终审:张虎
制:罗朝会马丽红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