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
这应该是一年中最早吃上的花,春风还没来得及吹出攀枝花的新叶,浓艳的花朵就已经盛开,树很高,老远就能看到一片耀眼的红色、橙色。拆出里面金黄色的丝状花蕊,腊肉爆香加上豆豉、蒜叶、花蕊一起炒,是一道口味特殊的下饭菜,咸香有嚼劲,还带着一点微涩的黏稠汁水,我每年都从花开吃到花谢。
炒攀枝花
比起攀枝花,妈妈更爱吃的是黄角芽。初春,黄角树上像毛笔尖一样的嫩芽苞和攀枝花一起上市,买回家冲洗干净泡在清水里,吃的时候切碎,还是和腊肉豆豉一起炒,比攀枝花多一点酸味,嚼起来没有韧劲,更清爽鲜嫩。
黄角芽
还记得一个和豆豉一起炒的花是芭蕉花。花整个买回家,像一颗圆鼓鼓的笋,有时候妈妈会在盘子里装浅浅一点水,把芭蕉花放进去,它会自己一层一层展开,像一朵金黄色的莲。如果要吃,就要手动把花瓣剥开,根部像干瘪迷你香蕉的花蕊才是吃的部分。掰出来洗净,先用热水焯一轮再炒,芭蕉花的滋味又比黄角芽更涩一点了。
炒芭蕉花
也有吃起来鲜甜的花,芋花。我们家芋花的做法,应该是奶奶从永胜带来的,紫红色的长杆买回家,搓洗时把嫩黄肥厚的花瓣剥开,丢掉里面穗状的花蕊,然后花杆和花瓣一起切段,用盐再搓一次,加上新鲜的火腿肉,直接蒸或者炒。
芋花
我更爱吃蒸的,火腿的咸味吸入芋花杆里,像排骨汤煮入味的白萝卜,又比萝卜更多一点韧性和甜味,处理不好的芋花有轻微的毒性,会麻嘴,所以我妈妈做芋花的时候从来不放花椒,避免区分不出是芋花有毒还是花椒太麻,也算发扬云南人做菜从不说菜不好,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优良传统吧。
波蔻花
说起吃花,妈妈也来了兴趣,她想起两种煮汤的花。一种是波蔻花,波蔻是常用来炖汤卤肉的香料,花居然也可以用来炖汤,妈妈说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吃起来像蚕豆壳,嚼起来也有香味。
羊蹄甲
另一种花,她说只记得小时候就叫它白花,五个花瓣里有四瓣纯白色,一瓣彩色像孔雀羽,叶子像两瓣腰子,绿绿的,满树开花的时候很美,花炖汤也非常鲜美,他们小时候随时到树下捡花。
羊蹄甲
我总觉得见过,想了半天,啊!县一中大操场边就有一棵这样的树!开满白花的时候,微风吹过就是一场白色的花瓣雨。我赶快在本地朋友的群里问,还真问到了,这个树的名字和美丽的花并不相配,叫羊蹄甲,可惜华中那棵已经枯死了,见不到风吹落花的美景了。
荷花
羊蹄甲起了头,朋友们也热烈加入了讨论,果然大家在“吃花”上都颇有心得,有人吃过凉拌的棠梨儿花和花椒花酸爽开胃,有人提到金雀花炒鸡蛋好看又好吃,也有人说荷花和南瓜花可以裹鸡蛋面糊炸酥了有特殊的甜香,还说起鲜花摘下来直接吸花蜜的美人蕉和朱瑾花,随手在路边抽一根嚼的酸浆草。
棠梨儿花
花椒花
炸南瓜花
美人蕉
金雀花
朱瑾花
我也突然想到了一种可以吸花蜜的花,是老招待所门前行道树上开的黄花。花是金黄色,丝丝缕缕按羽毛的形状排布,末端卷曲像蝴蝶的触角,根部黑黑红红,能看到亮晶晶的蜜,树叶像艾草,有一层细细的银灰色绒毛。
银桦树
群里一说,好几个人都知道,而且大家都记得小学时候有一次遇到修剪行道树,连着几天放学都能捡到大枝的花,是吃得最爽的一次,香甜的滋味一直在我们的记忆里,后来树越长越高,又砍掉了一部分种了其他绿化,我们再也没吃到过了。大家讨论了半天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树,最后还是问妈妈,才知道那个叫银桦树,他们小时候也会去捡掉下的花吃花蜜。
攀枝花
“你说第一个吃攀枝花的人是怎么发现的呢?”我一边满足地吃,一边感慨,妈妈笑了:“那时候连花瓣都吃呢,洗干净白水煮,打一个酸醋蘸水,像牛皮菜的味道,又没那么好吃,没办法呀,家里什么都缺,嘴还不少,我们都在田间地头想办法找一些能吃的,当然就什么都能发现啦。像你们说的裹鸡蛋液炸,我们那时候根本吃不到这种费油费蛋的奢侈品哦!”
攀枝花
群里的讨论还在热火朝天,伴随着吃花人的除了舌尖上的美味,还有一路成长的回忆,这些大自然馈赠的鲜花嫩芽,是物资匮乏年代的美味加餐,也是现在餐桌的美妙点缀。一些花已经在“老祖宗严选”的过程中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一些在吃花人的嘴里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花花世界,能吃,好吃,也是福呀。
华坪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观夏丨编辑 :李云淑
二审 :王钢 三审:唐明香
监制 :李志赋
总监制:李德鑫
华坪融媒
华坪县融媒体中心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