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铁路“CT医生”:每天分析3000张照片 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2月12日上午,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玉溪供电段的检测试验室里,宁静而又繁忙,大厅里不停地回响着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的声音。

玉溪供电段检测分析员刘方强和10余名同事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将电脑上显示的中老铁路、昆明至大理铁路等线路接触网上的一张张黑白图片,一遍又一遍地拉大、缩小,反复对比查看,筛查影响铁路接触网供电行车安全的设备隐患。

今年29岁的刘方强,参加工作已有7年,2021年成为6C检测分析员后,他深知科技保安全的重要性,善于学习、勇于攻坚,到新岗位仅半年时间,就将检测分析作业指导书、接触网缺陷定级字典库和接触网各部件分析项点做到一眼清、一口明,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CT医生”。

刘方强所在的检测试验室共有检测分析员33人,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对6C系统、无人机拍摄回传的视频、照片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铁路供电安全的设备隐患,并及时消除,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所谓6C系统也就是“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的简称,就像医院拍CT一样,6C系统可以实现对铁路供电设备的全方面、全覆盖综合检测监测。

“每次拍摄回传的上万张海量照片,我们要对每一张照片反复查看、放大、判断、记录,早中晚三次全覆盖调看分析现场设备的各项检测监测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精准分析,每人每天要分析3000余张照片”。刘方强说,一张张反复对比查看,要对每张照片作出精准判断是一件非常考验眼力的事。

铁路上的接触网设备,主要是给列车提供牵引电能,为确保接触网设备运行正常,必须时刻监测着接触网的“健康状况”。刘方强介绍,日常巡视检修过程中,很多安全隐患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发现,我们检测分析员通过对回传的视频和照片进行分析研判,找出可能存在影响线路的设备缺陷。

春运期间,刘方强他们除了要登上列车监控接触网数据、分析数据以外,他们还要对段管内电力线路进行无人机巡检。

铁路电力设备大多分布在高山峡谷之间,带有高清摄像头的巡视无人机在进行故障查找、线路排查、外部环境巡视等工作中就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了无人机,他们就克服了地形及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多角度、近距离的巡检电力线路、杆塔本体,真正做到了“立体巡检”。

“我们每天要双眼紧盯电脑,精力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每当看到列车能平安通过时,我们内心感到很幸福,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提到工作,刘方强满心欢喜。春运时客流量大,对接触网设备的考验也大,刘方强他们的任务量就随之增多,电脑盯久了容易疲劳,他们就用点眼药水、涂清凉油的方式来缓解疲劳。

春运期间,刘方强和同事需要完成2600条公里接触网设备的检测分析任务,总计照片160多万张,对管内近4500杆公里电力线路进行无人机巡检,消除每一个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隐患,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

云南网记者杨之辉凡月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