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每一寸都饱含着“龙”的传奇
各有其独特之处
从非遗之“龙”的精巧技艺
到美食之“龙”的诱人滋味
从远古之“龙”的神秘传说
到阡陌交通之“龙”的现代脉搏
······
甲辰龙年之际
让我们一起踏上寻“龙”之旅
去感受这片土地上无尽的魅力与奇迹
↓↓↓
非遗之“龙”大理剑川木雕
“雕得金龙腾空舞,刻出雄鸡报五更。”深受人们喜爱的剑川木雕历史可追溯至唐宋。传统的剑川木雕,以家居、楼台亭阁建筑、家俱什物为主。家堂神龛多雕“二龙戏珠”,斗拱常雕“龙首”。木雕图案有香草、纹龙、凤头、云纹等,变化多端,独具匠心。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甸南镇,国家级非遗项目“剑川木雕”传承基地天艺园木雕博物馆、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剑川白族土陶”传习所相邻,人们从剑川到沙溪的途中,常会拿出一天时间在此体验木雕和黑陶制作。龙年出游,何不体验一下“雕龙画凤”?
白族板凳龙舞
洱源“板凳龙”是各种民间艺术的综合体,它集书法、绘画、剪纸、雕刻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融体育、游戏、舞蹈为一炉,是民间娱乐、健身、沟通情感的一种文化活动,更是传承中华民族龙文化的重要载体。“板凳龙”为二人条凳,凳面上套“龙衣”,前端绘龙头,中部绘龙鳞,后端绘龙尾,栩栩如生。
在大理白族地区
每逢喜庆日子
有舞“板凳龙”的传统
祈福祖国“龙”腾盛世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保山施甸龙会
每年农历二月,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都有举办龙会的传统,通过耍龙的形式表达对大自然尤其是对人类生命之源——水的感恩和敬畏,这个习俗从明代开始已经延续了几百年。
图片来源:施甸县文化馆
图片来源:施甸县文化馆
民间传说中,“龙”是天地间管水的神物,为了感恩,保山施甸当地群众搭起戏台,唱戏、耍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施甸龙会。
人们一同舞龙
喜气洋洋
期盼新年
美食之“龙”大理永平彝族龙竹酒
永平彝族龙竹酒酿造历史悠久,是澜沧江流域先民传承下来的一项“活竹种酒”传统酿酒技术。龙竹酒采用“窖中窖”复式发酵工艺,根据祖传秘方进行第一次发酵,再将发酵好的基酒注入鲜竹腔中,酒和竹子一起生长进行二次发酵,酒竹相融,自然酝酿。
图片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