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寻甸越冬的黑颈鹤逐年增加 目前已达72只

来寻甸越冬的黑颈鹤逐年增加 目前已达72只

都市时报

2023-12-08 16:43:59

2417次阅读

11月7日,首批4只(2成2幼)黑颈鹤已飞抵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保护区正式开启守护黑颈鹤冬旅模式。截至12月6日,飞抵保护区的黑颈鹤已达72只。随着保护区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飞抵的黑颈鹤数量正在逐年增加。



12月6日7:40,天空微亮,站在保护区横河管护站老管护站前,能清晰第听到夜晚集中栖息在对面山坡上的鹤群发出的阵阵鹤鸣。不多时,成群结队的黑颈鹤开始飞向山下的沼泽海子,开始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分散活动觅食。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马庆兵介绍,保护区越冬黑颈鹤早晨日出后,或以家庭或以家族外出觅食,傍晚天将黑时返回横河老管护站对面山坡中上部栖息。马庆兵介绍,黑颈鹤活动的主要区域为保护区内的8个海子湿地以及周围的山坡耕地。



截至12月6日,保护区黑颈鹤达72只。“还会再飞来一些,一般要到12月中下旬,保护区的黑颈鹤数量才会稳定。”马庆兵说。



为了确保黑颈鹤安全健康完成冬旅生活,保护区早早做好充足准备,备足口粮。年初,保护区就开始了黑颈鹤食源基地建设工作。今年保护区种植了荞麦30亩,洋芋30亩,萝卜3亩,准备玉米3吨,10月份又在保护区大白龙、羊塘等海子投放本地鱼苗11万尾,供黑颈鹤食用。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属抢救性质的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挂牌成立以来,保护区管护局先后争取中央、省、市、县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抢救性保护工作,高质量建成“两站一中心”即保护区南北横河、水城两个管护站及管护局综合业务用房,高规格完成云台视频监控系统等。



保护区管护局、管护站除有24小时值班值守外,还聘用了12个当地村民作为管护员,开展巡护监测、投食、堵卡、劝返外来人员等工作。2021年保护区还聘请公、检、法、司8名“法治护鹤员”;与寻甸县检察联合成立“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基地”“寻甸县黑颈鹤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工作站”;定期不定期开展执法巡护,全域做好黑颈鹤及野生动物动态监测。



为增强广大群众对保护区保护目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保护工作。近年来保护区管护局、管护站采取集中授课、宣传到户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今年还依托寻甸黑颈鹤管护局宣教馆面向全社会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此外,在保护工作中,保护区管护局还积极对接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承保机构,开展黑颈鹤肇事补偿面积核查工作,为受灾群众争取最大补偿。



此外,还与周边各村委会探索,组建以村委成员、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为核心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凝聚合力,携手建设宁静、和谐、美丽自然保护区。



通过系列的保护措施的实施,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2022年保护区完成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对比上期(2012年),保护区鸟类增加104种,新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种,新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4种。维管束植物增加198种,新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黑颈鹤数量也从2017年的47只恢复到2022年的87只,数量也正在逐年增加。



新闻助读:


5年增加40只

来寻甸越冬的黑颈鹤正逐年增加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位于昆明市东北部的寻甸县中西部,六哨乡、甸沙乡和金所街道之间隆起的高山台地上,属高寒山区,处于金沙江水系两大支流—普渡河与小江之间的分水岭地带。保护区是昆明市唯一的以保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及其栖息地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小型规模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海拔在2017.1~2996.2m之间,东西宽9.9km,南北长10.4km,总面积7217.32公顷,其中核心区1708.50公顷;季节性核心区1502.84公顷,实验区4005.98公顷。保护区大片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是黑颈鹤从北方飞来越冬的理想之地。


黑颈鹤是大型飞行涉禽,于1876年被首次科学命名,世界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繁殖在高原的鹤类,也是世界上最晚被发现的一种鹤类。繁殖于拉达克以及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西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以及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是世界上15种鹤中唯一的高原鹤类,世界上绝大多数黑颈鹤分布在我国境内。



黑颈鹤是大型飞行涉禽,于1876年被首次科学命名。其体长约110~120cm,重4~6kg。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和眼先裸出部分呈暗红色,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高原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块茎、水藻、玉米、土豆、萝卜、荞麦等为食。目前全球黑颈鹤种群数量大约为16000只。其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冬季也有少量的个体在高原边缘区域越冬。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东部种群最南端越冬地。2022年首次通过卫星追踪器技术,首次揭示了越冬黑颈鹤春季迁徙路线、中转站、度夏地点。保护区黑颈鹤属东部越冬种群,度夏繁殖地在四川若尔盖湿地。


自2017年6月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挂牌成立以来,通过大力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等生态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社区宣教培训及社区共建共管活动,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了黑颈鹤的稳定增长,种群数量由2017年的47只恢复到2022年的87只,5年增加了40只。


2014年27只,2015年31只,2016年45只,2017年47只,2018年58只,2019年74只,2020年77只,2021年85只,2022年87只。


寻甸黑颈鹤管护局宣教馆于今年5月22日启用,是目前昆明市唯一的以黑颈鹤保护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馆。宣教馆由序厅、科普馆、宣教馆三个展厅组成。在序厅,可以看到了大美寻甸,感受寻甸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人文旅游资源的魅力。走进科普馆,可以通过图文注解、保护区资源数据库平台、湿地仿真区、黑颈鹤专题交互屏、3D物种展示等方式,了解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学习了全球15种鹤类的相关知识,从筑巢到发育成鸟开始迁徙的黑颈鹤一生及栖息环境,在VR体验区化身成为一只黑颈鹤,自由自在飞越保护区。宣教馆的电子沙盘再现了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让同学们更直观、更真实地看到了保护区的概貌。


来源:都市时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