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曾“被低估”,一条曾“受争议”,大理这两条小镇步行街终实力出圈

在大理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多彩的民族风情

……

成就了一条条别具特色的

小镇步行街

在发展变化中

它们成为小镇的窗口和名片

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置身于山海云天

既能享受现代商业的繁荣

也能沉浸特色小镇的惬意从容

近日

云南省商务厅公示了

通过考核评价的

第二批省级改造提升试点步行街名单

全省共8条入选

大理就占了2条

 大理喜洲古镇步行街

双廊镇民族步行街

分别以考核排名第三、第四的成绩

位列其中

拟成为省级示范步行街

双廊,享负盛名,也受争议

喜洲,底蕴深厚,名声未盛

两条不同的古镇步行街发展之路

殊途同归

保持本色,提升游客体验感



当前,文化、商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大理州商务部门在商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提升和发展高品位步行街成为助力商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亮点。

曾“被低估”的喜洲古镇步行街


金色的稻田

“可甜可盐”的喜洲粑粑

喜林苑的红墙

……

深度游之后的小伙伴不难发现

这可见的建筑和风光之下

喜洲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

喜洲古镇步行街区西起喜洲古镇正义门,东至喜林苑客栈,北起古镇北惠济桥,南至彩云街恩荣牌坊,总长约2千米。

步行街最大限度保留了街道建筑风格,充分彰显地方特色,对承载文化内涵的建筑地标及文化元素进行了活化利用。严家大院、喜林苑、匠志集、稼樯集等一系列展馆让人充分了解白族传统文化的延续以及白族农耕文化的变迁。

喜洲镇结合特色小镇创建,围绕“打造最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充满民俗风味的历史文化街区”目标,实施喜洲苍逸图书馆、消防设施管网、洗手台、 田园体验栈道、古镇道路提升改造、创意集市、农耕博物馆等项目,扎实推进喜洲古镇步行街区改造提升。

依托喜洲古镇步行街纵穿古镇东西南北的核心步行道联通作用,将市上街、彩云街等街道与其他巷道连成一体,通过功能互补、景观提升,将喜洲古镇步行街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业态鲜明、引领消费的特色商业街区。

大理州商务局市场流通管理科四级主任科员黄碧玉介绍,“当时喜洲在申报的时候,考虑到自身更倾向于文化底蕴方面,业态没有双廊的丰富,智慧化也还不够,在自评时打分就打的相对保守一些,总分打了八十多分。经过考察之后,觉得只是在有些方面需要扣几分,又做调整打到了九十多分。”

曾“受争议”的双廊镇民族步行街


双廊镇

是沿洱海旅游开发较早的小镇

"批零住餐"(批发零售住宿餐饮)

等业态的快速发展

曾一度备受关注

同时引来了“太商业化”的争议

也因超前的探索发展

让今天的双廊镇民族步行街

在智慧化业态布局等方面走在前列

双廊旅游从2000年至今经历了蓄势待发、井喷式发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

双廊民族文化街位于双廊核心区域,横贯双廊古镇南北,由长约3千米的主街道连接海街、玉几街等数十条支系巷道,组成鱼骨造型。

街区以白族民居建筑为主,沿袭了传统的白族建筑艺术风格,并把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风格融合。对传统民居的二次利用,让步行街随处可见各种手工工坊和文化艺术工作室,白族刺绣、造船工艺、山庙会、刀山会等向人们传递历史记忆、民族特色、乡愁韵味的文化内涵和创意魅力。

双廊镇民族文化街以“打造特色鲜明、文化艺术氛围浓郁的的高品质步行街”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优化步行街业态布局及产业结构,持续稳步推进民族文化街改造提升工作。

通过改造提升,双廊镇民族文化街区在环境整治、风貌提升、设施建设、特色打造、业态培育、吸引消费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2019年开始申报工作以来,两个小镇步行街严格按照申报标准,在特色小镇建设基础上,进行资金整合,打造省级示范步行街旅游IP。

从开始申报到如今公示,三年时间里,小镇步行街的发展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虽然拟成为省级示范步行街,但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黄碧玉介绍,发展的初衷就是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但是受疫情影响,消费的恢复发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在运营管理制度、方法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她说:“现在我们已经在申报着省级数字化特色步行街,在省级示范步行街的基础上提升智慧化的进程。下一步还要争取申报国家级步行街,将奖补、项目等资金进一步整合提升打造,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不仅建好步行街,更要利用好。”

“争议”终将让我更好前行

“低估”终显我潜力无限

无论如何发展变化

只为让你爱上这里

记者:迟晓娟 施隽伟

部分图片由喜洲镇、双廊镇提供

编辑:迟晓娟 刘林灵

责编:张银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