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19日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沧源芒阳村 陈飞 摄 地处祖国最西南边陲的沧源县 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 因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 沧源葫芦小镇、司岗里画 “摸你黑”狂欢节而被人们熟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 当地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住房安全、饮水安全 看病住院、子女上学等 都有了保障 到2019年底 该县67个贫困村 4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沧源县佤山幸福工程勐董镇葫芦村全景 李秋明摄 近日 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 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汇报佤族人民摆脱贫困 过上好日子的情况 表达了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 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坚定决心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片“秘境”土地 去看看边境乡村的新生活 芒黑老寨 长期以来,班洪乡和班老乡各族群众始终坚持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等不靠、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建设美丽家园,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民族团结一家亲 1941年,殖民者把班老等地划归缅甸,班老人民不甘从中华民族的怀抱中被硬生生割离出去,发出了《请愿书》等,深切表达了热爱祖国、归属中华的赤子之心。最终班洪、班老等地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当地人民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也成为他们热爱祖国的一个缩影。 班洪“四大嫂”饭店 在班老回归纪念碑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始终铭记着先辈的精神。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繁荣稳定和谐新边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班老人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 2021年4月17日,全国首家“学习强国”群众工作联系点落户班洪乡班洪村。
今年70岁的胡志辉是佤族英雄胡玉堂的后人,他说:“我们一直坚守着‘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的族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谢共产党带领我们从贫穷走到了富裕,我们不会忘记共产党的恩泽。” 乡村振兴谋发展班洪乡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推进“村集体经济品牌强村”工程,全乡5540亩茶叶完成提质增效;南板村“佛手柑+养殖”、公坎村“特色林果+水产养殖”等产业基地。
农特产品热销助农增收致富 各村注册成立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乡域经济的“一把火”、成为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把火”。下班坝南滚河蜂蜜加工厂、班莫“佤山土司”古法红糖厂、班洪村竹笋加工厂相继投产运营,在全面服务乡村旅游,实现三产融合的同时,通过电商平台,更是让“班洪特产”下得了山、上得了网、进得了城、变得了现,大大增加农副产品市场附加值和竞争力。“班洪辣椒”成为农副产品代表,2020年全乡种植辣椒1200亩,实现产值600万元。
班洪特色小镇发展生机勃勃 2020年全乡各村集体经济收入220.72万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万元。今年以来,全乡已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80余万元。 “传奇班洪、班老”迎来新机遇 贫穷、落后曾是班老乡芒黑村的代名词。如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带动,芒黑村不仅实现了脱贫出列,还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班洪乡村内道路通畅 产业、交通也曾是制约班洪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今,班洪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班洪村大寨、班洪村下班坝自然村、公坎村芒莱自然村旅游环线建设;全面打造“红色旅游”和“南滚河国家公园探秘旅游胜地”;推动辖区内橡胶、坚果、核桃、茶叶、咖啡、佛手、蜂蜜、辣椒等产业的提质改造和优化整合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玻璃栈道观象台 为彻底根除芒黑村的贫困,当地党委、政府精准施策,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带动成为破解全村贫困的主要抓手。2019年芒黑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23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92元,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好房子、有了致富产业,吃、住、行、穿和就医、就学等方面都有了保障。
今年以来,全乡实现旅游关联性收入175万元,每户增收2000元,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引领发展的新路子,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产业富民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佤山幸福工程等实施,班洪的各族群众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新修道路、发展产业、加快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班洪乡发展特色旅游业 走进如今的村寨,一家一院的新民居错落有致,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原始古村落+民宿旅游”的特色旅游不断有序推进……路宽了、网通了、阿佤人民的千年飞天梦实现了,沧源县的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幸福的日子正在向各族人民招手,更甜美的生活正在等着他们。
来源:云南网
编辑:迟晓娟
责编:王涛 赵辰
来源: 看!云南沧源边境村的幸福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