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明 老党员的坚定信仰和质朴本色 在洱源县牛街乡上站村北甸自然村中,住着一位93岁的老党员,他的名字叫李福明。老人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谈起他前半生参军入伍的人生经历,老人如数家珍,往事历历在目。 老去的是岁月 不变的是信仰 李福明老人出生于1929年,出生时家中十分贫困,16岁时国民党上门抓壮丁,少不更事的李福明就这样被迫离开了家,在保山进行了三个月的军事训练后,就被拉上了战场,先后转战山东、江苏和湖北。 1948年,他所在的国民党军队战败投降,李福明被收编到华东军区司令部通讯连当摇机员,主要工作就是用手摇马达为发报机发电。 李福明我被分配给华东军区司令部八一无线电台当摇机员,那个时候连军用电都成问题,主要都是靠手摇发电。 因为工作认真,服从上级安排,一年后,李福明在连长和指导员的介绍下,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隔71年,他还清晰的记得自己入党时的场景,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李福明那个礼堂里有一面很大的党旗挂在墙上,旁边写着宣誓的誓词。1950年的5月15那一天宣誓以后,指导员就对我说:“李福明,从今天开始你是预备党员了。” 入党后,李福明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并开始学习识字写字。 “我应该要继续努力” 1955年,李福明复员回到家乡,并在牛街公社上站大队任文书,一干就是26年。转业到地方后,他依然坚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员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带领百姓发展生产,动员各生产队筹集电杆,向上争取到了电线和发电机,成功建成了动力站。 李福明当时在大队上,我们支部书记几个,想着要为老百姓服务,就各种想办法建了一个动力站,老百姓就可以来碾米、磨面。 1981年,李福明卸下文书工作,回家务农。农闲时,仍然坚持学习,提高自己、改造自己。 进入耄耋之年的他,眼睛不好使了,他就随身携带着老花镜,坚持每天看书、看报、收听广播,时刻关注国家大事,还时不时给儿女上一堂“政治课”,给他们讲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最新政策。 偶尔,李福明会让老伴把他获得的奖章和证书拿出来,看了又看,擦了又擦,回忆前半生的峥嵘岁月。 李福明现在是党、政府相当关心我,我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我应该要继续努力,但是现在行动不便了,这只脚走不了路了,能表达只有感谢。 洱源记者站:王艳 王磊 何登如(实习) 编辑:阿苏越 责编:郭建辉 |